1.0.2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1.0.4 抗震設防烈度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頒發的文件(圖件)確定。
3.1.1 建筑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筑應屬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乙類建筑應屬于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筑,丙類建筑應屬于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筑,丁類建筑應屬于抗震次要建筑。
3.1.3 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甲類建筑,地震作用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其值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抗震措施,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 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為9 度時,應符合比9 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
2 乙類建筑,地震作用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定。
對較小的乙類建筑,當其結構改用抗震性能較好的結構類型時,應允許仍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類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
4 丁類建筑,一般情況下,地震作用仍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震措施應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
?。陡邔咏ㄖ炷两Y構技術》規程jgj3-2002中第3.3.1、第4.8.1條與本條等效
(1)多層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措施是根據抗震等級確定的,抗震等級的確定與建筑物的類別相關,不同的建筑物類別在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的抗震烈度與建筑場地類別有關,也就是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烈度與抗震計算時的設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結構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劃分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的規定,也可見《建筑抗震設計手冊》(1994年版)高層建筑沒有丁類抗震設防。
各抗震設防類別的高層建筑結構,其抗震措施應符臺下列要求:
1)甲類、乙類建筑:當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本地區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當建筑場地為ⅰ類時,應允許仍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
2)丙類建筑: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當建筑場地為i類時,除6度外,應允許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按建筑類別及場地調整后用于確定抗震等級烈度,按調整后的抗震等級烈度。
3)抗震設計時,多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應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a級高度丙類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3.11確定。當本地區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a級高度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本節第9條規定的特一級采用,甲類建筑應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規程“特一級和一、二、三、四級”即“抗震等級為特一級和一、二、三、四級”的簡稱。
4)抗震設計時,b級高度丙類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3-12確定。
5)建筑場地為ⅲ、ⅳ類時,對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 15g和o.30g的地區,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時各類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
6)抗震設計的多高層建筑,當地下室頂層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按上部結構采用,地下一層以下結構的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四級,地下室柱截而每側的縱向鋼筋面積除應符合計算要求外,不應少于地上一層對應柱每側縱向鋼筋面積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樓范圍且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其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四級。9度抗震設計時.地下室結構的抗震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7)抗震設計時、與主樓連為整體的裙樓的抗震等級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部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較大而柱中軸力較大時,宜采用型鋼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強度混凝土柱。
9)高層建筑結構中,抗震等級為特一級的鋼筋混凝土構高強(高強博客,高強新聞,高強說吧)層建筑結構中,抗震等級為特一級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除應符合一級抗震等級的基本要求外,尚應符臺下列規定:
?、趴蚣苤鶓舷铝幸螅?nbsp;
?、僖瞬捎眯弯摶炷林蜾摴芑炷林?;
?、谥藦澗卦龃笙禂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數`η_vc`.應增大20%;
?、垆摻罨炷林思用軈^最小配箍特征值`λ_v`,應按表5-13的數值增大o.02采用;全部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百分率,中、邊柱取1.4%,角柱取1.6%。
?、瓶蚣芰簯舷铝幸螅?nbsp;
?、倭憾思袅υ龃笙禂怠帧皯龃?0%;
?、诹憾思用軈^箍筋構造最小配箍率應增大10%。
?、强蛑е鶓舷铝幸螅?nbsp;
?、僖瞬捎眯弯摶炷恐蜾摴芑炷林?;
?、诘讓又露思芭c轉換層相連的柱上端的彎矩增大系數取l.8,其余層柱端彎矩增大系數`η_r`應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數`η_vr`應增大2u%;地震作用產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數取1.8,但計算柱軸壓比時可不計該項增大;
?、垆摻罨炷林思用軈^最小配箍特征值`λ_r`應按表5-13的數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體積配箍率不應小于1.6%;全部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百分率取1.6%。
?、韧搀w、剪力墻應符合下列要求:
?、俚撞考訌姴课患捌渖弦粚拥膹澗卦O計值應按墻底截面組合彎矩計算值的1.l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墻肢組合彎矩計算值的l.3倍采用;底部加強部位的剪力設計值,應按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計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設計值,應按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計算值的l.2倍采用;
?、谝话悴课坏乃胶拓Q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35%,底部加強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4%;
?、奂s束邊緣構件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率應取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構造邊緣構件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于1.2%;框支剪力墻結構的落地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邊緣構件宜配置型鋼,型鋼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層。
?、杉袅秃嗴w的連梁應符合下列要求:
?、佼斂绺弑炔淮笥?時,應配置交叉暗撐;
?、诋斂绺弑炔淮笥?時,宜配置交叉暗撐;
?、劢徊姘祿蔚挠嬎愫蜆嬙煲朔媳緯?0章10.7條的規定。
相關知識
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拐鹪O防類別分為甲、乙、丁類建筑,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8度。
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為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強烈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于8級的為巨大地震。
震級與烈度的區別與關聯
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區地面和各類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響破壞的強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對一定地點影響程度的一種度量。同一地震發生后,不同地區受地震影響的破壞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響破壞越大的地區,烈度越高。判斷烈度的大小,是根據人的感覺、家具及物品振動的情況、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壞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現的破壞現象等。影響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級、震源深度、震中距離、土壤和地質條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機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震級越高,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例如麥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壞程度的標度,與地震區域的各種條件有關,并非地震之絕對強度。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在我國建筑業中,已經開始嚴格執行這個等級標準。
除了基本烈度標準,還有建筑物等級標準。根據其重要程度,gb 50223-2004《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把建筑物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具體規定如下。
“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
1、甲類建筑,地震作用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其值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抗震措施,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
2、乙類建筑,地震作用應符臺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定。對較小的乙類建筑,當其結構改用抗震性能較好的結構類型時,應允許仍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類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應符臺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
4、丁類建筑,一般情況下,地震作用仍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應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nbsp;
按照此劃分,大多數建筑通常為丙級,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則為乙級,特別重要的建筑要定為甲級。建筑等級高,抗震設防的標準也要相應提高。對于學校,其中提到“考慮到地震時小學生及幼兒自救能力較弱,應予以重點保護。注意到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對于層數較多的砌體教學樓的層數要求、構造柱、芯柱設置要求已有所提高,但對低層建筑(層數不超過三層)的構造要求仍不高,故本次修訂將小學生及幼兒密集程度較高的低層建筑列為乙類?!?/div>
聲明:以上內容來源于 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